蜗牛文学>都市>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> 第三百九十三章 所谓的传承
    那么,他如果选择另一条道路,打死不说,会不会好些呢?按张哥草莽的性格和滚刀肉的经历,他是可以做得到的。你关我几个月,无论软硬,就是不说,张哥做得到。哪怕受贿方认了,他也可以不认,以求搏得可靠的名声。

    太多这样的例子了。也是商人行贿,官员被抓。官员被定罪了,但这商人打死不说。这种名声是很难得的,大不了多关两年,就是硬扛。

    这种人出狱后,在官场的声誉会很好。大家都会把他当可靠的人,不会出卖朋友的人。这种经过考验的信誉,人家会视为安。主动找你合作生意的官员,会让你仅凭声誉,就获得了核心竞争力。

    但这种竞争力的获得,还需要有两个外部条件。第一,你这个名声,传得出去。第二,你出去后,社会风气没变,官商仍然较大规模地存在。

    目前,这两点,对张哥来说,都未确定。按现在的风向来说,官商勾兑的市场,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挤压,什么时候恢复,还非常难说。况且,张哥作为一个山西的小商人,在北京那地盘上,根本没名气。别说他了,就是他行贿的对象,在北京,也不是很大。那么,这名声传不传得出去,还是个问题。他在北京,如同一只蚂蚁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一点,是张哥在煤炭运输这一块的专业能力,从此没有发挥的机会了。张哥最懂的煤炭,但这个市场洗牌了,等他出来,游戏规则已经改变了。况且,他家的生意,只有张哥自己才能维持得下来,张哥不在的日子,运行都困难。我不知道,他家的企业,是否熬得到,张哥出来的那一天。

    无帅之兵,谓之乌合。

    张哥向儿子传承财富的计划,估计最终会失败。一是单纯的财产传承不靠谱,二是小马接不住。

    有人对富不过三代进行过分析,这种现象,的确比较普遍。但也不是没有富过好几代甚至上十代的。

    那些家族,靠什么传承呢?以国外来说,比如洛克菲勒家庭、罗斯柴尔德家庭等。一个是搞实业的,一个是搞金融的。但他们都有几个共同点。

    第一,他们有成熟的企业,这个企业已经形成了强势地位,凭借强大的惯性,都可以让后代平滑进入刚接手时的不适应期。

    第二,他们有稳定的框架,无论是在政界商界知识界经济界,他们都已经有方位的布局,多点支撑,可以平摊突然变故的风险。

    第三,他们处在一个法律规则已经稳定的国度,突然的革命和法律的大幅修改,可能性小。只要不故意把违法犯罪的事做大,基本上没有政治法律风险。

    第四,有一个科学的家族管理分配体系。子女继承的规则,后代管理人才的选择,企业和资产管理的制度,都经过充分思考并设计执行,避免了后代因此而造成的利益过分争抢。

    第五,有较好的教育体系。教育后代的重视程度,远超一般家庭。这种教育体系下,并不能保证后代都是精英,但减少了废柴出现的几率。

    以上条件,张哥几乎没有一条具备,所以,传承失败是大概率事件。

    当然,尽管具备这些条件,也不一定传承成功。所以,富过三代的,还是少数。比如希尔顿家庭,到第三代,就显出颓,唯一的女继承人,成了一个花天酒地,不知节制的人。

    这里有几个变数,是创业者无法面控制的。

    第一,时代的改变。如同传承一套手艺一样,时代进步会淘汰一门手艺。在中国,最牛的铁匠,也差不多被机器所代替了。而一个企业,主营业务不可能始终不变。一个政策,一个技术进步,一个风气,就可以改变一个业务的前景。

    第二,重新创业的困难。主营业务很少有不被时代所改变的,当然,传承者有资金,那么,可以重新投资新的行当。但这相当于重新创业,只不过是占了些资金优势而已。但创业成功的机会并不高。与那些没有退路的底层创业者来说,你只付出资本,人家敢于付出生命,其决心和耐力,你很难拼得过。

    第三,子女的兴趣与特长。当然目前就有一个例子,王总及他的儿子,一个搞地产,一个搞传媒,过去成功经验,可供借鉴的少,未来发展的态势,谁也说不清楚。我有一个感觉,过于强势的少爷,有可能坏事。